查看原文
其他

在家里环游世界

Nora Liu LaGarconne
2024-08-30

上一篇推送分享了最近在读的书,这篇来讲纪录片。

近日作息是有太阳看书,天黑了看片,基本实现用意念环游世界。找纪录片的思路和找书的思路类似,正在感兴趣15-16世纪欧洲艺术史,于是看的大多跟那段时间有关,互为补充:北方文艺复兴德国艺术史美第奇别墅;再往前推就是丝绸之路史前文明;休闲的时候看看豪门八卦:盖蒂家族艺术收藏史,片中提到同时期传媒大亨赫斯特,所以重温了以他为人物原型的电影公民凯恩;还看了建筑师福斯特的纪录片作为调节。

默默记下了很多想去的地方,希望将来慢慢实现。


🎬


 1. 美第奇别墅 热爱艺术350年 
 Villa Medici, 350 Years of Love for the Arts 

~ Arte 德法公共电台, 2016 ~



首先去罗马看美第奇别墅。

1666年2月11日,也就是354年前的今天,法国路易十四国王决定在罗马建立一个艺术学院:法兰西学院 l'Académie de France à Rome. 为什么是罗马?因为这座城市有最多的古代遗址,当时那些老古董被认为是终极美学模范。

学院每年收12名学院,给全额奖学金 Prix de Rome 法国国家艺术奖学金。录取条件有三个:法国人、年轻男性(已婚的不行)、天主教徒(新教不行)。获奖者可以在美第奇别墅住3-5年,并接受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的指导。他们在罗马期间所有支出,都由国王负担。这个奖在1968年被法国文化部长废除了。

罗马法兰西学院一开始不在美第奇别墅里,是1803年拿破仑要求搬过去的。过程费尽周折:


奖学金最初只有绘画和雕塑,后来逐渐增加到5个,涵盖建筑、绘画、雕塑、雕刻、作曲领域。拿绘画举例,现在卢浮宫里许多法国名作,都出自法兰西学院学生之手,比如:大卫 Jacques-Louis David, 马奈 Édouard Manet, 德加 Edgar Degas. 大卫考了三年才考上(怎么有点科举考试的意思):


片中有一段采访了现任院长马耶特·霍尔茨女士,她和之前在美第奇别墅的每一任院长一样,住在这座大房子里。1961-67年,当时的院长巴尔蒂斯 Balthus(本人也是罗马法兰西学院毕业的)重修了这座宫殿,现在内饰基本保留了他的装修。


片中还提到了法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所在地 Palazzo Farnese 法尔内塞宫(不得不说法国驻外机构真的很会挑地方!)内部壮观的法拉奇画廊:


从前孤陋寡闻,只知道路易十四和拿破仑好战、自恋、心狠手辣。但跟所有事情一样,这必然是双刃剑——同样的“强硬”用在文化推广上,并且知道该往哪儿看、跟谁学,就是推动文化进步。

花园

远眺美第奇别墅




2. 盖蒂家族:世界最富艺术豪门 
 Gettys: The World's Richest Art Dynasty 

~ BBC, 2018 ~



随后去加州看盖蒂博物馆。


你也许觉得“Getty“眼熟。这个无数次出现在照片水印上的名字,代表盖蒂图片社 Getty Images. 创始人 Mark Getty 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:盖蒂家族第三代。和许多讲名门发家史的纪录片不同,这部片子从他们家的艺术收藏史,还有家族三代人各自与艺术相关的职业历程,来证明为什么他们家是“richest art dynasty”——富有、且有鉴赏力



一百年前,J. Paul Getty 继承父亲的石油事业,在奥克拉荷马买下一块油田,赚了第一桶金。因为精通阿拉伯语(其实他还会西班牙语、希腊语、俄罗斯语),他在中东扩展石油版图尤其容易。1949年他下了巨大赌注,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边境一块荒地下面挖石油,赌赢了。1957年财富杂志把他评为当时最富有的美国人;196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他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公民——实力演绎“富可敌国”。


hmm...
#热爱艺术的富豪有什么癖好#

J. Paul Getty 的艺术启蒙是「乌尔比诺的维纳斯」,这段旁白颇耐人寻味:


你也有这样的经历么?


富人买艺术品,没买对就会被喷“土豪”。但是他没给大家吐槽的机会。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老盖蒂,在中学时期有个绰号“Dictionary Getty/盖蒂小字典”——爱读书。少年时期参加过哈佛军校,后来因为太钟爱欧洲,在南加州大学、加州大学伯克利没读完书就跑去了牛津,推荐信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塔夫脱写的。


老盖蒂从1930年代后期开始收藏,当时大萧条的乌云尚未散去,艺术市场仍旧低靡,他抓住了这个机会,低价购入欧洲古董家具。他尤其喜爱18世纪欧洲画,还写了几本关于收藏的书。



到了50年代,他开始对古希腊罗马雕塑产生浓厚兴趣,买了一堆之后问题来了:放哪儿?盖蒂于是在加州马里布复制了一座罗马古城的帕比利庄园 Villa of the Papyri,也就是现在的 Getty Villa. 老盖蒂没能看到自己的宫殿就去世了。



据说他晚年在英国家里,一大爱好就是改遗嘱,改来改去,争议越来越多。等他真的去世了,家人们在遗产问题上争论了6年才解决,没想到拿到最多遗产的是这座博物馆。


1982年,盖蒂博物馆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博物馆


接下来的几年,博物馆开始疯狂买买买

真实版“钱多的花不掉”烦恼


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我去查了一些家族资料,老盖蒂的负面评价不少,主要说他抠门。表现在3个方面:

1. 不肯全额买名画,专门捡漏

2. 孙子被绑架的时候跟歹徒拉锯好久都不肯付赎金

3. 这么多家产没怎么给自己人


但其实这些指责都不是很在理。片中有一段对绑架案的叙述,小盖蒂回忆起哥哥被绑架的遭遇说:爷爷跟歹徒讨价还价,不是因为抠门,而是当时罗马有法律明确规定不能付绑架赎金,付了就是犯法——为了防止更多歹徒去绑架。老盖蒂在事后也出来解释说,如果他轻易付了赎金,他的另外13个孙子都有被绑架的危险。总的来说,这部片子的立场很明确:站盖蒂家族。





 3. 公民凯恩 
 Citizen Kane 

~ 1940 ~



插播一部电影。Getty纪录片提到了「公民凯恩」,说凯恩的政治对手 Jim Gettys 原型很有可能是石油大亨 Gettys,被采访的 Mark Getty 不置可否。想起来好久没看这部电影,于是重温。


很要赢


凯恩的主要原型是美国报业大亨 Hearst 赫斯特,还糅合了他的对手 Pulitzer 普利策(就是开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系、和普利策奖的那位)和导演 Orsen Welles 本人的性格/故事。影片开头的 Xanadu赫斯特位于弗罗里达的住宅,有大量藏品,建造时间早于盖蒂博物馆。




 4. 您的建筑重几何,福斯特先生?
How Much Does Your Building Weigh, Mr. Foster? 



接着我们再去看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、上海外滩金融中心、香港赤蜡角机场、香港汇丰总行大厦、美国赫斯特大楼... 


这些世界著名的建筑背后,都有一个名字:Norman Foster. 福斯特是英国高技派建筑师,1999年凭借伦敦千禧桥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——普利兹克奖,当时,上述作品还未诞生。


这部纪录片的标题,是前辈 Buckminster Fuller 对他提出的灵魂拷问:“您的建筑重几何?福乐是美国哲学家、建筑师和发明家,对福斯特影响极大。不知道建筑学里面有没有浪漫主义流派,如果有的话掌门人应当是福乐。



而福斯特的建筑里,浪漫里有着理性。戈德伯格说他是“现代主义的莫扎特”



片中有一段关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:


这部纪录片无论从叙事角度,还是配音、摄影、配乐,都很美。有种和福斯特本人一样的气质——冷静、坚毅、精准、细致影片开头,是福斯特参加越野滑雪马拉松的画面(旁白声音一出来,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,配音太好听了!ASMR效果!影片接近尾声时又回到了雪地:



之前写过一篇文章,讲意大利电影导演米开朗基罗·安东尼奥尼的房子👉安东尼奥尼的穹顶屋,福斯特让我想到了造这座房子的意大利建筑师 Dante Bini, 碰巧他们是同时代的,Bini 比福斯特年长3岁。都是浪漫的科学家、严肃的艺术家。





5. 北方文艺复兴 
 Northern Renaissance 

~ BBC, 2006 ~


然后去到15、16世纪的荷兰、德国。


这阵子着迷丢勒 Albrecht Dürer, 在看他作品集的时候找了些相关的纪录片。这部分三集,每集讲一位北方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,分别是:荷兰画家博斯 Hieronymus Bosch、德国画家丢勒、荷兰画家范艾克


主讲人 Joseph Leo Koerner 是哈佛艺术史教授,之前还看过他讲的关于维也纳的纪录片。绝了!看了不下三遍,台词感觉是按照论文的格式写的,结构清楚逻辑严谨,从【Vienna: City of Dreams 维也纳:梦之城】


Koerner 教授在跟餐桌上的佛洛依德玩偶对话——
“我眼前的一切是不是一场梦?”
太可爱了这段


丢勒这集有这么一段:“Museum-goers today are celebrity-watchers, spotting signature workers by famous artists, this cult of artist as peronality began with Albrecht Dürer.” 说现在我们去博物馆,很多时候都是奔着名家名画去的——比如去巴黎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、去佛罗伦萨乌菲兹看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、去纽约当代艺术馆看达利的永恒的记忆——“名家”这个概念是从丢勒开始的,从而给了大众“打卡”的动机。


丢勒可以说是“文艺复兴时期第一自媒体”。在他之前画家只是“手艺人”,技术再好也不如写诗的受尊重。因为古希腊传下来的自由七艺 the seven liberal arts 里面,最受推崇的是文法、修辞和逻辑,绘画连提名都没有。丢勒一边苦练基本功,一边想我这么有才必须得让大家知道,索性他特有商业头脑,深谙 self-promote 之道——从1945年开始,给自己的每一幅画署名、标注日期。


上一篇书籍分享👉心态别崩!分享最近看的书提到,维也纳 Albertina 博物馆去年有个丢勒大展,策展人说:丢勒才是自己画作最好的策展人,他或者的时候已经给大家把作品归类好了。


这一系列另外两集也相当精彩,博斯和范艾克都是我自己非常钟爱的画家。关于博斯还有另一部纪录片也值得一看【博斯,梦幻花园 El Bosco, El Jardín de Los Sueños (2016)】探索他最著名的作品「人间乐园」背后的故事。




6. 德国艺术 
 The Art of Germany 

~ 2010 ~



再去德国转一圈。


也是 BBC Four 出品的三集纪录片,由英国艺术史学者 Andrew Michael Graham-Dixon 主讲,从中世纪讲到希特勒时期的德国艺术。第一集讲中世纪和北方文艺复兴,有一段提到了丢勒,由于这部片子以德国为线索,他讲丢勒的角度和 Koerner 不同,互为补充。


两部片子都用到这幅画举例




 7. 丝绸之路 The Silk Road 

~ BBC 4 ~



最后走一遍丝绸之路。


前面列的纪录片都和西方艺术史相关,看到这里觉得有必要往回看看东方文明,不只是中国,还有东亚、波斯、阿拉伯半岛。第一个想到的是丝绸之路。关于丝绸之路的纪录片不少,NHK, 央视都拍过,这部 BBC Four 出品的3集纪录片,提供了不同的视角。




写这篇的时候我在看朋友推荐的
「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」
BBC去年推出的7集纪录片
每集讲一个大洲 整部片子像一首诗

你最近看了什么电影呢?

Stay healthy.

🌍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LaGarconne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